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100801)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思想道德修养、职业素质、创新创业意识和社会服务能力,具备中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中医药思维和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具有传承传统中药学理论与技术的能力,能够从事中药鉴定、生产、检验、管理、流通及中药学服务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对所培养学生在毕业后5年左右的预期目标是:
1. 热爱祖国,忠于人民,遵纪守法,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高尚的人道主义和崇高的敬业奉献精神。
2.了解并遵守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熟悉与中药学相关的法律法规。
3.掌握中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从事中药鉴定、生产、检验、管理、流通及中药学服务等相关工作。
4. 具备中医药思维和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具有传承传统中药学理论与技术的能力。具有良好的沟通、协作能力;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毕业要求
坚持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的原则,采用课堂理论讲授、实验教学、户外实习、实习单位(基地)实习以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等方式,使学生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职业素质,掌握扎实的中药学基础理论知识、基本实验方法和基本专业技能,且兼具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和意识。
(一)素质要求
1. 思想道德素质
(1)遵纪守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身心健康,诚实守信,志愿为大众健康工作服务。
(2)具备严谨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具有创新意识和批判精神。
2. 中药学人文与职业素质
(1)热爱中医药事业,弘扬中医药文化,熟知中药在“预防、治疗、康复、保健”一体化、大健康医疗模式中的重要地位。
(2)养成依法工作的观念,能以国家各项医药管理法规和行业准则规范个人的职业行为。
(3)尊重生命,正视医学伦理,充分认知中药应用的终极目的是保障人类持续健康。
(4)将以中医药理论和技术为基础的中药发现、制造及合理使用作为个人的职业责任。
(5)重视用药对象的个人信仰、人文背景与价值观念的差异,能够充分考虑用药对象的利益并发挥中药的最大效益。
3. 其他素质要求
(1)尊重他人,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2)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专业知识要求
1. 熟悉人文、体育和军事等基础知识。
2. 掌握与中药学相关的化学、中药学、中医学等基础知识。
3. 掌握中医基础理论,中药药性理论和中药用药基本规律。
4. 掌握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的基本知识,了解其对中药研究、生产及质量评价的意义。
5. 掌握中药鉴定、生产、检验及质量评价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6. 掌握中药学服务的基本知识,熟悉中药学服务的基本内容。
7. 熟悉中药储藏、养护的基本知识。
8. 熟悉药事管理的法规、政策、药品鉴定与营销的基础知识,了解现代中药学的发展动态。
(三)专业技能要求
1. 具有运用综合理论知识,解决中药生产与应用中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以及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与方法进行中药学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2. 具有运用中医药思维,表达、传承中药学理论与技术的能力。
3. 具有正确评价中药质量的基本能力。
4. 具有从事中药生产工作的基本能力。
5. 具有从事中药学服务工作的基本能力。
6. 具有与用药对象、医药行业人员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具有团结协作的能力。
7. 具有中医药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能力。
8. 具有良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三、学制与学位
学制:学制4 年,最长学习年限不得超过6 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四、主干课程
主干学科:中药学、中医学、化学。
核心课程:中医学基础、临床中药学、方剂学、药用植物学、中药化学、中药药剂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理学、中药分析学、药事管理学。
主要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药理学、药用植物学、中医学基础、中医诊断学、中药古典文献学、临床中药学、方剂学、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中药分析学、药事管理学、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等课程。
五、培养目标、毕业要求以及课程体系关系矩阵
1.专业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矩阵
毕业要求 | 培养目标 |
1 | 2 | 3 | 4 |
(一)素质要求 | 1 | H | M | / | / |
2 | L | M | L | L |
3 | / | / | / | H |
(二)专业知识要求 | 1 | L | / | / | / |
2 | / | L | H | L |
3 | / | / | H | M |
4 | / | / | H | M |
5 | / | / | H | M |
6 | / | L | H | L |
7 | / | / | H | / |
8 | / | H | M | / |
(三)专业技能要求 | 1 | / | / | H | H |
2 | / | / | M | H |
3 | / | / | H | M |
4 | / | / | H | M |
5 | / | / | H | M |
6 | / | / | H | H |
7 | / | / | M | M |
8 | / | / | L | L |
注:根据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强度分别用“H(高)、M(中)、L(弱)”表示毕业要求对该培养目标贡献度的大小。
2.主干课程对毕业要求的支撑矩阵
课程类别 | 课程名称 | 毕业要求 |
(一) 素质要求 | (二) 专业知识要求 | (三) 专业技能要求 |
1 | 2 | 3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通识 教育 课程 | 开学第一课 | | 0.1 | | | | | | | | | | | | | | | | | |
思想道德与法治 | 0.1 | | 0.1 | | | | | | | | | | | | | | | | |
体育 | | | 0.1 | 0.2 | | | | | | | | | | | | | | | |
形势与政策 | 0.1 | | | | | | | | | | | | | | | | | |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 | 0.1 | | | | | | | | | | | | | | | | |
安全教育 | | | | | | | | | | | | | | | | | | | |
实验室安全培训 | | | | | | | | | | | | | | | | | | |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0.1 | | | | | | | | | | | | | | | | | | |
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 | | 0.1 | | | | | | | | | | | | | | | | | |
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 | 0.1 | | | | | | | | | | | | | | | | | |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0.1 | | | | | | | | | | | | | | | | | | |
军事理论 | 0.1 | | | 0.2 | | | | | | | | | | | | | | |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0.1 | | | | | | | | | | | | | | | | | |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 0.2 | | | | | | | | | | | | | | | | | | |
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 | | 0.1 | 0.1 | | | | | | | | | | | | | | | | |
劳动教育理论课 | | | | 0.1 | | | | | | | | | | | | | | | |
劳动教育实践课 | | | | 0.1 | | | | | | | | | | | | | | | |
人工智能 | | | | | | | | | | | | | | | | | | | 0.2 |
美育 | | | | 0.2 | | | | | | | | | | | | | | | |
美育实践课 | | | | 0.2 | | | | | | | | | | | | | | | |
思政类 | 0.1 | | | | | | | | | | | | | | | | | | |
公共基础课程 | 大学英语 | | | | | | | | | | | | | | | | | 0.2 | | |
医用高等数学 | | | | | | | | | | | | | | | | | | | 0.1 |
人体解剖学 | | | | | 0.1 | | | | | | | | | | | | | | |
Python语言程序设计 | | | | | | | | | | | | | | | | | | | 0.3 |
医药数理统计方法 | | | | | | | | | | | | | | | | | | 0.1 | 0.1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 | | | 0.1 | | | | | | | | | | | | | | |
医用物理学 | | | | | 0.1 | | | | | | | | | | | | | | |
生理学 | | | | | 0.1 | | | | | | | | | | | | | | |
医学免疫学 | | | | | 0.1 | | | | | | | | | | | | | | |
医学文献检索 | | | | | | | | | | | 0.2 | | | | | | | 0.3 | 0.1 |
微生物学 | | | | | 0.1 | | | | | | | | | | | | | | |
医学伦理学 | | 0.2 | | | | | | | | | | | | | | | | | |
学科基础课程 | 无机化学 | | | | | 0.1 | | | | | | | | | | | | | | |
中医学基础 | | | | | 0.1 | 0.3 | 0.1 | | | | | | 0.1 | | | 0.1 | | | |
有机化学 | | | | | 0.1 | | | | | | | | | | | | | | |
中医诊断学 | | | | | | | | | | | | | 0.2 | | | 0.1 | | | |
物理化学 | | | | | 0.1 | | | | | | | | | | | | | | |
分析化学 | | | | | | | | 0.1 | | | | | | | | | | | |
药用植物学 | | | | | | | | 0.1 | | 0.1 | | | | 0.1 | | | | | |
药理学 | | | | | | | 0.2 | | | | | | | | | | | | |
药用植物栽培学 | | | | | | | | 0.1 | | 0.1 | | | | 0.2 | | | | | |
专业教育课程 | 临床中药学 | | | | | | 0.3 | 0.1 | 0.1 | 0.1 | 0.3 | | | 0.1 | | | | | | |
中药药理学 | | | | | | 0.3 | 0.2 | | 0.1 | | | | 0.2 | | | 0.3 | 0.2 | | |
中药炮制学 | | | | | | | 0.1 | 0.1 | 0.1 | 0.2 | | | 0.2 | | 0.3 | | | | |
中药鉴定学 | | | | | | | | 0.1 | 0.1 | 0.2 | 0.3 | | | 0.2 | 0.2 | | | | |
波谱解析 | | | | | | | | 0.1 | | | | 0.2 | | | | | | | |
中药化学 | | | | | | | | 0.1 | | | | 0.1 | | | | | | | |
中药药剂学 | | | | | | | 0.1 | 0.1 | 0.1 | | | | 0.2 | 0.2 | 0.3 | 0.3 | | | |
药事管理学 | | 0.2 | | | | | | | 0.3 | 0.1 | 0.3 | | | | | | | | |
中药分析学 | | | | | | | 0.1 | 0.1 | 0.1 | | | 0.2 | | 0.3 | | | | | |
方剂学 | | | | | | 0.1 | 0.1 | | 0.1 | | | | 0.1 | | | 0.2 | 0.2 | | |
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 | | | | | | | | | | | | 0.3 | | | | | | | |
中药古典文献学 | | 0.3 | | | | | | | | | | | | | | | | 0.3 | |
中药学技能综合实训 | | | | | | | | | | | | 0.2 | | | | | | | |
拓展选修课程 | 通识教育任选课 | | | | | | | | | | | | | | | | | | | |
专业选修课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二课堂 | | | | | | | | | | | | | | | | | | | |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 军事训练(含急救技能实训) | | | | | | | | | | | | | | | | | | | |
公益劳动 | | | | | | | | | | | | | | | | | | | |
社会实践 | | | | | | | | | | | | | | | | | 0.1 | | |
医院药房见习 | | | 0.3 | | | | | | | | 0.2 | | | | | | 0.3 | | |
毕业实习(毕业论文) | | | 0.3 | | | | | | | | | | | | 0.2 | | | 0.3 | 0.2 |
目标值 | 1.0 | 1.0 | 1.0 | 1.0 | 1.0 | 1.0 | 1.0 | 1.0 | 1.0 | 1.0 | 1.0 | 1.0 | 1.0 | 1.0 | 1.0 | 1.0 | 1.0 | 1.0 | 1.0 |
注:根据主干课程对毕业要求的支撑情况赋值,每门课程最高0.3。
六、学分要求
毕业最低学分要求192学分。通识教育课程21门,需完成38学分;公共基础课程11门,共33.5学分;学科基础课程9门,共38.5学分;专业教育课程13门,共52.5学分;拓展选修课程最低16学分,其中通识教育任选课最低4学分,专业选修课最低6学分,第二课堂最低6学分;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共13.5学分,包括毕业实习9学分、医院药房见习2学分、公益劳动0.5学分、军事训练(含急救技能实训)1学分、社会实践1学分。
七、实践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
(一)课程实践
1.通识教育课程实践与课外实践:开设10门,260学时,占总学时的38.9%。包括思想道德与法治、形势与政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验室安全培训、马克思主义原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体育、劳动教育实践课和美育实践课等。利用革命老区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和学校红色历史对学生进行立德树人教育。
2.公共基础课程实践:开设8门,108学时,占总学时20.1%。包括
Python程序设计、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医用物理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医药数理统计方法。
3. 学科基础课程实践:开设7门,214学时,占总学时的34.8%。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药用植物学、药用植物栽培学、药理学。
4. 专业教育课程实践:开设10门,304学时,占总学时36.2%。包括中药化学、波谱分析、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中药分析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理学、中药药剂学、中药学技能综合实训等。
(二)专业实践
1. 军事训练(含急救技能实训)1学分(2周)、公益劳动0.5学分(1周)、社会实践1学分(2周)。劳动教育实践课1学分(20学时)在一、二年级学生中通过集中安排劳动周完成,包括日常生活劳动、专业实践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等。
2. 医院药房见习:4周,2学分,第4学期暑期进行。在中医医院及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药学部中药房、中药制剂室等科室完成见习。使学生掌握常用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鉴别方法,常用中成药的名称、用途和剂量,医院中药制剂的基本要求。
3. 实践基地实习:18周,9学分,第8学期进行。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药品检验机构、饮片生产与制药企业、药学研究机构或药品流通机构完成实习。通过实习使学生掌握中药鉴定、中药炮制、中药药理、中药化学、中药分析、中药制剂等基本实验技术及技能,能够熟练操作相关实验仪器,熟悉相关专业文献的查阅方法,掌握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的鉴定、检验技术;掌握中药药品毒理、药理的检验工作基本要求和基本程序;掌握中药生产、管理、流通以及中药学服务的基本工作要求。
八、成绩评定
(一)成绩评定
1. 过程性评价 主要包括实验操作考核、平时测验、课堂提问(讨论)评分、实验完成情况、课外作业、出勤率等。根据课堂纪律、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学习表现等情况来综合评定,一般占总成绩的 30%~50%。
2. 终结性评价 考试与考查两种。凡教学计划规定开设的各门课程,均须进行考试或考查。考试课程成绩计算:采取百分制记分;考查课按5级制(优、良、中、差、不合格)记成绩。
(二)注重形成性评价 通过实验报告、随堂考核、课后作业、网上自测、见习/实习考核等基本方法建立形成性评价体系,向学生反馈平时学习表现,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改进不足,全面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实习成绩评价 实习期间提交开题报告、课题中期进展报告,实习结束后,提交毕业论文,进行论文答辩。根据实习单位考核成绩、毕业论文成绩、毕业答辩成绩计算总成绩,采取百分制记分。
九、毕业合格标准与学位授予
在完成理论课程学习基础上,积极参加专业和社会实践,如中药材种植加工基地见习、创新创业活动、中医药专业知识竞赛、就业指导与训练、行业社会调查、实验技能大赛等,达到学校对本科毕业生提出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要求,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各教学环节的学习,最低修满192学分,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合格,方可准予毕业。
学位授予:学生完成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全部课程,修满规定学分,平均学分绩点≥1.7。凡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及《长治医学院学士学位评定工作实施细则》者,可以向学校申请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十、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表
(一)课程体系
1. 通识教育课:共计21门课程,包括必修课和必选课两类。必选课是为了开拓学生的学术视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科学素养、思想道德水平、以及社会责任感、社会服务意识和能力而开设的课程。此外,连续两年体质测试不合格学生,应在三年级或四年级选修特色体育项目选修课。
2. 公共基础课:共计11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使其具备基本的医学知识,为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中药学相关知识的衔接打下基础。
3. 学科基础课:共计9门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中医药的基础知识体系、中医药的基本概念及理论构成,强化培养学生的中医药思维模式和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学会运用中医药理论分析药物特性及其对机制的作用。
4. 专业教育课:共计13门课程。旨在使学生具备中药材鉴定和中药饮片及制剂的分析、生产、研发与管理的能力。同时探索中药治疗疾病的机理、中药组方原则及其变化运用规律等知识,能在中药、民族药领域从事产品与开发等相关工作。
5. 素质拓展课程:包括通识教育任选课、第二课堂和专业选修课程三部分。通识教育任选课程通过网络公共选修课和校内现场选修课方式开展,学生在读期间应完成至少4学分的学习。专业选修课是指为了深化和拓宽中药学专业知识而开设的课程,学生在读期间应完成至少6学分的学习。
6. 集中性实践环节:包括集中见习和实习等,通过实践教学,对学生进行科研训练、创新思维和实践技能训练,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岗位胜任力。
(二)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表